展览地点:福建博物院6、7、8展厅
展览时间:2013年2月1日 - 2013年3月18日
前 言
华装绮丽,风姿绰约,这便是穿上旗袍的中国女性形象,百年来,已成为东方女性的经典造型。旗袍(Cheongsam)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袍服元素,吸取西洋服装裁剪方法,是一种东西方服饰文化结合后的产物,自20 世纪20年代起流行至今,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女性服装。线条简洁流畅、风格雍容华贵、制作工艺精良的旗袍,恰如其分地呈现出中国女性秀丽柔和的曲线和美丽独特的韵致,成为服装史上的经典而超越潮流。今天,旗袍追随着时代的风尚,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在古典与潮流之间寻求平衡,在传承和发展中连接过去和未来, 继续演绎着她的精彩。
本次展览展出的不仅是中国旗袍的百年历史,还有中国设计师们为探索中华服装、寻求强国之梦的不懈努力。让我们一起呼唤华装:中华服装,华美之装。
推陈出新——旗袍的起源
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流行的旗袍是在参考古代袍服、旗人女服和西方服装的基础上设计并形成的一种新型女性服装,它既包含有传统的中国元素,又吸收了西方的设计理念,被称作“中国礼服”(Chinese dress)。这种旗袍最初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穿在倒大袖短袄的外面。后将长马甲与短袄合二为一,成为旗袍的雏形。20年代初的上海等地出现了身着旗袍的汉族女性。据当时媒体报道,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先锋。
历史弥新——旗袍的流变
新式旗袍从 1920年代流行以后,到193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其款型受国际女装风潮的影响开始收腰,装饰材料增加了进口的蕾丝。通过衣服长度、开衩高度和袖子长短的节奏性变化,使女性形体曲线得到更完美的展示。1940年代,旗袍趋向以简洁、实用为主要特色,面料则从崇尚欧洲进口向采用土布转变。1950年代之后,旗袍渐渐从中国大陆大众女性生活中淡出,成为一些文艺工作者和国家领导人夫人出访时的礼服。在香港、台湾地区和侨居各国的华人中,旗袍持续存在。
中西合璧——旗袍的新语
20世纪30年代,中国旗袍与欧洲时装同逢鼎盛期。随着西洋裙装进入中国争奇斗艳,社会名流、电影明星、社交名媛及知识女性在其影响下,别出新意地将旗袍外搭西式外套、斗篷、披肩、毛衫及裘皮大衣。这种内中外西的服装组合,表现了多元文化时代的别样风尚,使东方女性古典高雅的形象又增添了现代与摩登的气息。以东方元素为基础,视国际时装潮流为典范,时尚的旗袍讲述着新的语言。
妙手天成——旗袍的工艺
轻薄的乔其纱、华美的织锦缎、绚丽的烂花绒、多姿的印花面料,西方进口的蕾丝花边,精致的手工艺制作,赋予旗袍顽强的生命力。千娇百媚的旗袍造型,“镶、嵌、滚、宕……”的饰边工艺,变幻丰富的盘扣装饰,展现了旗袍的绝世风华。2011年,上海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华永恒——旗袍的今天
20世纪80年代后,旗袍以其高贵典雅和婉约神秘,再一次成为新时代女性追求的时尚,被设计师们重新演绎。时尚与古典的结合,中国袍服元素与欧洲晚礼服元素的组合,“时尚改良旗袍”似清新芬芳的奇葩,风华再现。无论是名媛影星的礼服,还是新娘的嫁衣,或是海外华人参加重大活动的盛装,以旗袍为基本款形的中华女装依然独领风骚。
旗袍的未来,面料品种更加多样,装饰手法日益新颖,制作工艺愈加精致,逐渐向高级礼服定制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