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北京市蚕种场协办。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隋斌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启动了展览开馆仪式。
中国是桑蚕丝绸的发源地,种桑、养蚕、制丝、织绸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为古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科学日新月异、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更加彰显其时代魅力。独具魅力的桑蚕丝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以“一棵圣树、一只天虫、一缕丝线、一方锦绣、一带一路”为脉络,以文物、图片和相关辅助展品等多种形式,介绍养蚕的起源,普及桑树、家蚕和丝绸的科技知识,展示中国桑蚕丝绸的历史变迁,再现历史上丝绸贸易盛景与蚕桑丝绸技术传播路径。展览共分序厅,以及桑、蚕、丝、绸和路六个部分。
序厅概要介绍桑蚕的起源,桑蚕丝绸的发展、功能和传承,以及丝绸之路的形成、繁荣、历史贡献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进。“桑为圣树”展示植桑的历史变迁、生产技术,以及桑的当代价值与文化内涵。“蚕为丝母”揭示桑蚕奥秘,再现养蚕历史,展示蚕业副产品,反映蚕事习俗。“丝缕流光”介绍缫丝历史、技艺以及工具,蚕丝的多种功能和丝织品修复技艺。“织绣华章”展示丝织文物,反映丝织技术与工具的历史变迁、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绚丽的锦绣纹样。“丝路无疆”从丝绸之路的开创、发展以及贸易往来、技术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讲述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国故事,解读和弘扬新时代“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了让观众对中国桑蚕丝绸的前世今生有更加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中国丝绸博物馆精心遴选了近70件馆藏精品,其中三级文物20余件,包括唐代红地对鸟纹锦等唐宋元明清织绣珍品,清代宫廷服饰,此外还展出了央视国家宝藏第二期播出的汉晋五星出东方织锦、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西汉提花机模型等丝绸考古出土文物复制品,以及以《风雅颂》为主题的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大师的丝绸时装作品。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一家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服装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承的专业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在专业上有着天然的联系,此次展览是两馆首次强强合作,也将是今后众多交流合作的开端,此次合作将会推进专业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今年是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申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通过本次展览,让更多的社会民众关注并了解、体验桑蚕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弘扬5000年的丝绸文化和中华文明,有效的服务好“一带一路”的倡议。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