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各国政治的交流和中西方的物质和思想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通过丝路,丝路沿途各国的艺术、技术方面的互动、发展,对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某些影响得以延续至今。10月9日下午14时,“丝绸之路系列讲座”第三讲——“早期丝绸之路上西北地区与欧亚草原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在我馆举办,讲者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博士。我馆赵丰馆长主持讲座,杭州多家博物馆的同行、本馆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听取了讲座。
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也可称之为早期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西部的交流。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可分为:公元前2000之前,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1世纪和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三个阶段。通过这条道路,源自于西方的麦类作物、黄牛、马、山羊、绵羊、冶金技术、玻璃、使用金器的传统、动物纹等文化传统和技术传入中国西北,中国的丝绸和铜镜的也传入阿尔泰地区。从方式上看,主要是欧亚草原的游牧化进程、民族迁徙以及亚述和波斯帝国的扩张。从时间上看,早期西物入华的主要是装饰品、工具、陶器等实用品,从春秋战国开始,武器和奢侈品成为主要入华物品,特别是在战国之后,大量的黄金和宝石装点的奢侈品流入华夏文明中心。
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址后,提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虽然中国文化西来说很快被新的考古发现所否定,但考古发现也证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前开始,中国西北地区和西方就存在着文化交流,远早于张骞开通西域。王辉博士用大量的出土实物图片系统地主要介绍了外来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并在总结时说明,对于中国西北地区来说,“西风东渐”比“东风西渐”更多,虽然华夏文明是完全独立形成的文明系统,但是不能否认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作用。“根基是自己的,文明的核心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中华文明长期喜欢吸收外来的文化,慢慢融合后变成自己的东西”,王辉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