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从奢侈品到全球化商品:近代欧洲早期的瓷器、巧克力以及全球化品味”讲座在中丝博举办(2014-04-23)
2018-01-02

        在西方人眼中,披戴着神秘面纱的中国瓷器因其品质优良、做工精美、姿态典雅、用途广泛等优点,在近代欧洲风靡了数个世纪。同时进入欧洲市场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例如可可。在这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像一个大熔炉,接受和吸纳了各国各地的文化和产品,有许多甚至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潮流。

        4月23日,“从奢侈品到全球化商品:近代欧洲早期的瓷器、巧克力以及全球化品味”讲座在我馆的活动中心举办。讲者是来自意大利美第奇档案馆和佛罗伦萨大学的研究员Marta Caroscio。

        讲座内容的两个主角,中国瓷器和来自美洲的巧克力,几乎在同一时期被引进欧洲,并很快成为流行和时尚的宠儿。14世纪,中国瓷器大量涌入欧洲市场,16世纪后期的欧洲,人们完全喜欢上了美丽典雅的中国瓷器,不光喜欢收藏,还会仿制。中东和西班牙、意大利的高级工匠和炼金术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金钱来仿制中国瓷器:在中东,磨碎的石英混合粘土制成的胎代替了中国瓷器的高岭土胎,被称为“熔块瓷”;托斯卡纳美第奇家族的弗朗斯科一世大公爵还发明了一种软质瓷,被命名为“美第奇陶瓷”;欧洲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仿制青花瓷的陶器,成为代尔夫特陶器,上面的花纹和青花瓷极为相似。当时,珍贵的中国进口瓷器和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的仿制品在市场上共存,每个阶层的人都能买到自己能买得起的产品。

        可可在16世纪晚期第一次被当做商品贩卖到了西班牙,经过西班牙修道士们的加工,在里面加上了糖和香草,适应了西方人的口味,很快席卷了整个西班牙。王公贵族的联姻在巧克力的传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巧克力以这种方式被带到了意大利和法国。17世纪开始,中国瓷器和它的各种仿制品被用来盛放巧克力、咖啡和茶。

        此外,从装饰艺术上看,陶瓷、金属制品和纺织品上的装饰纹样之间的互相影响十分明显。因为不同产品的流通,这些图案也在流通。例如,13-14世纪从波斯传入的对兽图案影响了穆斯林统治的西西里,利比里亚半岛和拜占庭帝国的织物生产。

        讲座利用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清晰详细地讲述了中世纪欧洲的两大时尚潮流的起源、发展和相互联系,并从装饰艺术和纹样风格角度,说明了纺织品、陶瓷、金属、建筑等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次中国系列讲座得到 "Lila Wallage-Reader's Digest Endowment Fund "基金支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