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至12月9日,“千针万线:中国刺绣艺术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为了深化展览内涵、普及刺绣文化知识、更好地履行博物馆的文化职责,国丝馆于10月26日下午在新猷资料馆举办了两场配套讲座。到场的听众济济一堂,主要有设计师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1
台州刺绣,又名雕平绣、海门雕绣,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28个地域绣种之一,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第一场讲座题为《台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国丝馆党总支副书记周旸主持,主讲人林霞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设计总监、台州刺绣第三代传承人。她不仅擅长刺绣图案设计、刺绣服饰款式设计、多元产品和空间设计,更擅长于刺绣针艺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台绣与我国的其他绣种同源而异流,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独创,见证了早期中西文化的交融。20 世纪初(1906 年),法国仁爱会来海门(今台州)天主教堂传教,向教堂的女教徒和孤儿传授西方的“雕镂”和“抽纱”技艺,俗称“天主堂花”。经与台州传统手工刺绣的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台绣。
艺术如同人类的生老病死,也有自身的生命轨迹,大多传统手工艺随着时间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生活,而作为台绣的传承人,如何永葆这门艺术的生命力,焕发当代的风采,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林老师一直努力探索和实践的命题。为此,她发明了“纤艺绣”,将生物、艺术、刺绣、概念一体化,显现出独具台绣特色的新流派。她还创立了台绣文化品牌,构建起以台绣传统技艺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林老师的理念是:“让产品为文化说话,让产品让非遗‘活’起来”。
在讲座中,林老师配以大量的图文,并别具心裁地带来了她主导设计的多件大型刺绣作品。讲座结束后,有刺绣爱好者当场向主讲人提出了学习台绣技艺的愿望。
2
10月22日-26日,国丝馆女红传习馆开设了为期5天的“针线面的探索:欧洲篇”研习班,为此邀请了来自荷兰的杰西卡·格林博士为研习班授课。
在国内,爱好传统纺织品的公众有很多途径去学习中国传统刺绣技艺和文化。为了给公众带来外来的刺绣文化,分享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的文化、物料、纹样、技法等等,国丝馆邀请格林博士在研习班结业之际,为公众带来讲座《12至17世纪欧洲刺绣的复制学习》。讲座由国丝馆女红传习馆特邀顾问张西美主持。
主讲人在有400多年历史的荷兰格罗宁大学获得了考古学博士学位,期间接触到纺织品修复工作,爱上了刺绣。之后她于RSN(1872年创办的英国皇家刺绣学院,Royal School of Needlework)修读,并成为RSN导师。2014年,她移居德国,自己开设工作室教授刺绣工艺。她喜爱旅游,对所到之地的纺织文化多有关注;她对刺绣和复制有极致的专注,曾完全依靠自学,花了近两年时间,去解读及仿制一件16世纪金属绣。
讲座分享了博士对三件传世欧洲宗教刺绣精品的详细研究和分析成果:12世纪奥地利僧院的丝线数纱绣礼拜外袍、16世纪荷兰修院的精细金属绣及17世纪北意大利的麻底丝绣圣母像礼拜式外袍。她从纹样、刺绣技艺、宗教背景、细节特征等各方面展现了这些传世精品,让听众近距离地了解到欧洲刺绣的魅力。同时,她用详细的照片和实物为辅,一步步地仔细讲述了她复制这几件刺绣精品的心路与动手历程,在遇到的种种技法困难中,她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复制, 并分享了她在复制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文物工艺及材料的了解、以及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的推论。
讲座结束后,听众就刺绣的技艺等主题与主讲人展开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