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体验蚕乡风情,见证非遗传承”活动走进海宁云龙(2013-10-20)
2018-01-02

        自古杭嘉湖平原就有栽桑养蚕之习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浙江海宁云龙村是省内外甚至国际都知名的蚕桑生产基地,受过国务院嘉奖。云龙村家家种桑,户户养蚕,至今还保持这一传统农业生产,近几年村民还自发建成蚕桑生态文化园,为传承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10月14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钱江晚报和微博发起“体验蚕乡风情,见证非遗传承”采风活动,邀请大家亲近蚕宝宝,体验传统手工丝织技艺。一时间报名电话陆续不断,活动受到许多家庭的欢迎。

        10月20日上午,共有15户家庭,其中还有来自杭州郊县的余杭、富阳的家庭一早赶来走进秋日蚕乡,感受清风蚕俗。

        从踏上蚕乡土地那一刻起,孩子们开始欢叫起来。在云龙蚕俗文化园,带着大家参观的云龙村村委会徐家裕向小朋友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让他们知道了蚕俗文化中的蚕神、蚕猫、蚕讯粽等知识,后来参与体验了传统手工缫丝、剥丝绵、制作蚕丝被等动手项目。这些项目不仅难倒了小朋友同时也难倒了家长。不过小朋友们强烈的探索欲让他们敢于一试身手。转动土法缫丝的机器需要一个巧劲,有位小女孩无师自通转动起缫丝机有模有样,赢得一旁缫丝技艺传承人和大家的称赞。剥丝绵需要双手配合,轻轻地在水中抖动,轻巧地张开茧衣翻转套在指端。难,真的很难,小朋友们紧张地剥取着蚕茧,不停地相互交流和询问一旁教他们剥丝绵的阿姨。在拉丝绵被环节,轻巧的一个绵兜不仅需要力气、巧劲还需要互相配合,力气小了拉不动,没有巧劲丝绵拉的不匀,合作双方配合若没有默契,更是拉不均匀。总之,孩子们体验到手艺之难之辛苦。

        蚕乡已入秋,桑枝叶稀松。屋前铺蚕沙,屋内茧如雪。15户家庭大手拉小手走过金色麦田,走过绿色桑园,走进静谧蚕房。到了中午时分,大人小孩并排坐在八仙桌旁的长板凳上,开心地吃起香糯可口的蚕乡特色的蚕饭。到了下午时分,带领大家走进云龙村的一家丝绸厂里。每个人都知道穿着身上的服装,但却不知道布料是如何制作的。走进工厂,午后的院子很安静,但还未走进车间,却已听到机器的轰鸣,有的小朋友们捂起了耳朵,他们紧张地看织机的每个起伏,而这起伏也许同时拍打着他们的心。

        蚕乡记忆镌刻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也许有一天他们还会再次离开都市回到这里。而以后,中国丝绸博物馆还会再次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博物馆教育不仅在博物馆中展开,还要带领更多人体验现实体验技艺传承。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