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时尚教室Vol.3|时尚沙龙的女主人
2022-03-14

3月12日,“时尚教室”第三期《时尚沙龙的女主人》讲座,邀请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系副教授吕昉老师以女性和沙龙为关键词,梳理了从17世纪法国沙龙文化、19世纪沙龙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20世纪沙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向大家介绍了沙龙从客厅文化走向社会圈层的发展过程,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角色和意义。

首先,吕昉老师以时间为轴,展品为媒介带领大家参观了“时尚的轮廓”展览,介绍了西方的服装整体的发展历史,着重地讲解了西方18世纪到20世纪的服装,借服装款式的演变阐述了社会发展与艺术风格的转变。

展览过后,吕昉老师以沙龙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为线,借由一些著名“沙龙太太”的风趣轶事介绍了17、18世纪的法国沙龙,19、20世纪美国沙龙以及沙龙在中国的发展,探讨了女性角色与沙龙意义。

17世纪的法国,由于当时宫廷社交仪典过于繁缛的礼节使人精疲力竭,朗布依埃夫人的沙龙采用了一种相对民间和松散的方式进行交流,沙龙因此兴起。在几位杰出女性的操办影响下,沙龙开始迅速发展,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与其他艺术领域交汇碰撞,甚至成为了公共舆论,思想交锋的中心,成为了启蒙运动思想的摇篮,孕育出了很多思想先驱。

20世纪的美国,一批有思想有眼光的女性借助沙龙宣讲自己的思想、发掘艺术文学人才、为文学巨匠聚首提供场所等,推动了现代主义的文化生产。同时在中国,也有像林徽因、梁思成这样知识分子将沙龙变成了一个文化圈交汇与碰撞的空间,梁氏夫妇的沙龙虽然有“太太的客厅”这样的隐喻,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和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被称为中国时尚教母宋怀桂女士以北京马克西姆餐厅为中心,为中国当代流行文化和时尚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马克西姆餐厅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时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沙龙。

最后,吕昉老师将沙龙女主人的角色概括为组织者、协调者、倾听者与帮助者,她对沙龙进行定义:沙龙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建筑空间,而是社会意义上的认同和交往空间,更是象征着文化权利和资本的文化空间,其意义存在于承担了女性教育,文化生产,超级媒介与性别平等诸多功能。“我觉得沙龙女主人并不仅仅是一个拥有姣好面容的名媛,探讨她们能让我们重新思考女性在艺术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扮演的重要角色。”吕昉这样说道,“在当代,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平等交流、轻松宽容的公共空间,一个介乎于主流话语与私人领域的第三空间”。

关注我们 ×